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烽烟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一叶为民!她使可饮用的古董恢复了活力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关怀,滋养着非遗事业的厚土,结出累累硕果,推动着非遗与现代生活密切连接,吐露芬芳。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们采访了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聆听她的非遗传承故事。

    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处处是茶,家家制茶。“这些地方村落的制茶工坊都保持着纯粹的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一张张神奇的茶叶经过六堡镇当地制茶人的双手,化身为色泽黑褐光润、条索紧结弯曲呈鱼钩形,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闻有槟榔香味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谈到自己的家乡、谈到六堡茶,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言语间充满着自豪。

    1987年出生的石濡菲是土生土长的六堡妹子,她的父母、爷爷、外公、外婆都从事着六堡茶制作相关行业。石濡菲的父亲是以前六堡公社茶厂的厂长,母亲也在茶厂上班,两人因茶结缘,石濡菲从小就在祖辈的耳濡目染中成为茶三代。“去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六堡茶制作技艺也名列其中。当天在摩洛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的现场,现场放的正是我母亲韦洁群在制作六堡茶的资料图片。”石濡菲把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六堡茶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些年,石濡菲秉承“老茶人”的茶道精神,为推广六堡茶不遗余力。

    从学习制茶技艺到打造六堡镇首家获得QS认证的六堡茶企业,石濡菲在这一行浸染了近18年。从采青、晾青、杀青到揉捻、烘干、陈化,制作六堡茶共有16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手工完成。“想制作出六堡茶,每一个步骤都要环环相扣,马虎不得。”谈到学习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的过程,石濡菲说。石濡菲曾跟母亲走遍六堡镇的每座茶山、每个村寨,了解土质特点,掌握各个节气的气温、湿度规律以及各村寨的制茶技艺,又和茶农一起采茶、炒茶。认真而又严谨的学习态度让石濡菲的制茶技艺不断精进,也让茶农对她这个“小丫头片子”刮目相看,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制茶能手”。

    “光自己把六堡茶做好可远远不够,我还要带动茶农一起致富”,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石濡菲多次走访六堡镇当地的农户,了解茶农们的真实想法与需求。为了让更多乡亲学到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石濡菲开办了“六堡茶制作技艺”培训班。截至2022年底,累计培训茶农6000余人次。她还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培训,每年为六堡茶行业储备人才达600人以上,这不仅为六堡茶技艺的传承打下基础,同时也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怎样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也是石濡菲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运用新时代新思维还有新的方式,去传播六堡茶以及六堡茶的历史文化。通过走品牌化、市场化这样的途径,让六堡茶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真正地流通起来”,作为“新茶人”,石濡菲充分利用网上云课堂、远程教学等方式,推动“六堡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让更多人了解六堡茶、喜欢上六堡茶。她还以“石濡菲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让六堡茶进入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推动六堡茶的畅销与传统文化的传播。

    对于未来六堡茶的发展,石濡菲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她计划以科技赋能非遗,建立六堡茶的质量检验标准,改进六堡茶制作技艺加工生产线,提升茶品质量。她相信,只要用心用情做出“有温度”的茶,就能让更多人爱上六堡茶,让六堡茶的茶香飘向全国、全世界。

文章来源:光明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