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烽烟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已解决】叉尾鱼养殖技术

叉尾?t鱼养殖技术咨询

一、叉尾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的准备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池形要规则整齐,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面茄陆积2000平方米~5336平方米,池深2.0米~2.5米,池水深1.6米~2.0米;池底淤泥厚度小于20厘米,堤埂坚固,不漏水,堤面要宽,底质以黑壤土最好;每个池塘配备1台3千瓦的增氧机。
      
      2.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必须清塘消毒,以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体。方法是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冰冻日晒,使土层疏松。鱼种放养前10天~15天,再用生石灰带水或干法清塘消毒。
      
      二、鱼种放养
      
      1.鱼种选择
      选择游动活泼、体质好、体呈灰色、体表光滑、黏液丰富、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规格整齐的鱼种。
      
      2.放养时间及密度
      一般在每年4月放养,每667平方米放养每尾30克的鱼苗800尾。鱼种放养前须用2.5%~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8分钟,使鱼体消毒。此外,可搭配混养适量的鲢鱼、鳙鱼。
      
      三、饲养管理
      
      1.投喂
      投喂的饲料最好是破碎料和全价颗粒料。投喂量应根据气候、水温、摄食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鱼种下塘后,先投喂豆浆,每天3次,每天每万尾投喂l公斤;6天后,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45%破碎料,逐步引食,以解决好食物转口问题,每天喂3次;连续投喂20天后,待鱼苗规格达4厘米,改投蛋白质含量32%~36%的全价颗粒料,每天投喂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前期为5%~8%,后期为2%~4%,雷雨天气或水温超过33℃,则减量喂或不喂。
      
      2.日常管理
      苗种下塘前6天进水,保持水深0.6米左右。每667平方米用发酵的粪肥100公斤。6天后池塘适口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保证苗种下塘时要有充足的饵料,能有效提高苗种成活率。苗种下塘5天后池塘加水至0.8米。以后逐步加深至1.5米,一般15天~20天换注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约占池水总量的1/3;凌晨或雷雨天气晚上进行机械增氧,保持饲养水体的溶解氧在每升4.5毫克以上。每月定期施用生石灰1次,水深1米每次每667平方米施7.5公斤;定期使用生物制颤肢顷剂保护水质,使养殖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40厘米,即保持池塘水色为茶褐色。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清晨观察池塘水色、水位变化、鱼的活动及摄食情饥老况。正常情况下,经过精心的饲养和管理,每667平方米池塘可产规格750克左右的商品斑点叉尾鮰800公斤以上。
      
      四、病害防治
      
      1.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病症为鱼鳍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腹水增多,眼睛突出,鳃丝渗白,肾脏红肿,脾脏增大,内脏血管充血。主要危害夏季温度高时鱼苗或鱼种。感染鱼的规格多为体长小于10厘米或体重在10克以下的鱼苗或鱼种;当1周龄~3周龄的鱼苗自然感染上该病时,3天~7天内死亡率可达到100%。个体较大的鱼感染病毒后,死亡率会低些,死鱼延长的时间也较长。3月龄~4月龄的鱼种也会染病,死亡率达40%~60%。
      防治方法: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池水溶氧应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②鱼苗放养密度最好低于每667平方米1万尾。③水温在29℃以上时,尽量不要拉网作业或运输鱼苗。
      
      2.肠道败血症
      鱼体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或其他内脏器官也有类似的斑点,鳃丝渗白;有时患鱼皮肤上出现灰白色的斑点;病原也可感染脑部,此时病鱼常做环状游动,活动失常且不久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应当清除,以改善生态环境。②鱼种下池前每升用10克~30克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分钟~20分钟;每100公斤鱼每天用败血宁25克,拌入饲料投喂,连用三四天。
      
      3.柱状病
      初期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当病状扩大时,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以后慢慢发展到鳃丝基部。
      防治方法:①每升用10克~30克的食盐水药浴到鱼有不安状。②每吨饲料用磺胺类药物药1公斤拌入饵料投喂。
      另外,注意防治小瓜虫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和锚头蚤病等。
      
      五、适时捕捞
      
      每年8月份水温高容易发生缺氧浮头,应把套养的鲢鱼和鳙鱼大部分捕捞上市,同时放养相应数量的夏花鲢鱼、鳙鱼苗,降低池塘载鱼量,减少溶氧的消耗。10月份则开始分批捕捞斑点叉尾鮰上市和进行加工。
      

二、斑点叉尾{鱼回}池塘养殖技术?

    (一)苗种培育:斑点叉尾回的苗种培育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管理基本相同,放养前要彻底清塘、培肥水质。由于该鱼喜欢集群摄食,不宜稀养速成。
    1、鱼苗培育:为了提高成活率,斑点叉尾回鱼苗下塘前最好在水泥池、网箱等暂养3—5天,这段时间可喂轮虫、鱼粉或蛋黄等。鱼苗下塘每亩放8—10万尾,经15天左右可达3.5厘米左右,成活率一般可达80%。此时应分疏进行育种培育。亦可在流水水泥池或鱼池中用网箱培育,经10—15天长至2厘米以上,再转入池塘培育鱼种。水泥池深1.2米,容积1立方米,流量25升/分,可放养幼苗2万尾左右,投喂配合粉状饲料(含粗蛋白35%—40%)及部分天然饵料。投喂时将粉状饲料用水搅拌成团球状投入池中。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左右。若水泥池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刚孵出的仔鱼,经20—25天培育即可达3—4厘米规格。若要继续培育成大规格鱼种时,此时要分疏,每平方米放200—250尾为宜。
    2、鱼种培育:每亩放3厘米左右的斑点叉尾回鱼种3万尾左右,投喂配合饲料(粗蛋白30%—32%),投饲量5%—8%。待鱼种长至10厘米规格时再分池,此时每亩放养量5000—8000尾。一般饲养100天体重可达50克以上,然后进入商品鱼饲养阶段。鱼种培育池可搭配少量鲢、鳙鱼种以控制水质。
    3、并池越冬;斑点叉尾回能自然越冬,可并池,也可转入网箱越冬。池塘冬养每亩放50克左右鱼种1—1.5万尾。冬养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和水温高低掌握是否投饵。水温10℃以下不可投饵,10℃以上可少量投饵。管理同家鱼种越冬。
    (二)成鱼养殖:斑点叉尾回适应性强,即可单养,又可混养,还可以进行网箱、工厂化集约养殖和家庭式小水体养殖等。
    1、池塘单养:单养可利用一般池塘,全年均可放种,但以春季放种养殖效果最好。鱼池经清整消毒后,每亩放养20厘米左右斑点叉尾回鱼种800—1000尾,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年底平均体重可达1公斤左右,每亩产750—1000公斤。鱼种放养要求规格尽可能一致,同时每亩搭配同规格或稍小的鲢50尾,鳙30尾,有利于控制水质。
    采取捕大留小或轮捕轮放方式后,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当部分个体达500—750克时可轮捕上市。
    饲料最好用,含粗蛋白25%—28%,也可直接投喂花生麸、豆饼等,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于早晨和傍晚进行。日饵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达500克可降为2%—3%。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自定投饵。另外,还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缺氧浮头。平时应经常注水,排灌不便的池塘应配增氧机。
    2、池塘混养:斑点叉尾回可同我国饲养的鱼类,如鲢、鳙草、鲂等鱼混养。但由于其性温和,食性与鲤、鲫鱼,基本相似,抢食不如鲤、鲫鱼,故不宜与之混养。混养每亩放20厘米左右斑点叉尾回400—500尾,同样规格的鲢、鳙、草、鲂等鱼450尾左右。加强投饵和水质管理,可获较高产量和较好经济效益。
    3、高产成鱼塘套养:在不减少其他鱼类放养的情况下每亩套入20厘米左右斑点叉尾回50—100尾。适当增加投饲量,并搞好水质管理,防止缺氧浮头。一般每亩可增产50—100公斤。套养斑点叉尾回的池塘应考虑调整鲤、鲫鱼的搭配比例,以少为佳。
    水质过肥,排灌不便,养殖经常浮头的池塘,如无增氧设备,不宜养殖斑点叉尾回。
    4、:斑点叉尾回虽为底层鱼类,网箱中饲养的鱼经过驯化,可大部分上浮抢食。采用常规,投喂,可取得高产高效。
    (三)病害防治
    斑点叉尾回对5种药物敏感性的大小顺序为﹥﹥硫酸铜﹥﹥食盐。和不宜为斑点叉尾回的全池遍洒治疗药物。此外亦不宜作为斑点叉尾的浸洗药物。
    斑点叉尾回虽抵抗力强,疾病少,但管理不善也会导致、小瓜虫病、孢子虫病、烂鳃病等发生。尤其早春鱼体受伤易发,因此操作应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并注意预防。各病治疗方法如下:
    1、:
    (1)10ppm溶液浸洗鱼种20—30分钟;或2.5—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种30—。
    (2)3%—4%的食盐浸洗5分钟;或0.5—0.6的食盐浸洗1小时以上。
    (3)浓度各为0.04%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溶液,在密网箱内浸洗2—4天。
    (4)每亩用菖蒲2.5—5公斤,拌食盐0.5—1公斤,如人尿2—5公斤,捣碎拌和后全池泼洒。
    2、小瓜虫病:
    (1)0.2—0.4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鱼2小时;或20—2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20分钟,隔天再洗1次。
    (2)0.03ppm溶液浸洗2小时,治疗甚佳。但此法不宜全池泼洒。
    3、孢子虫病:尚无有效疗法,要注意预防,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
    4、烂鳃病:
    (1)用0.03ppm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2)每100公斤鱼用呋喃唑酮35克制成药饵投喂,6天为一个疗程。
    5、三代虫病:
    (1)25ppm福尔马林药浴;
    (2)0.5—0.7ppm硫酸铜药浴。
    6、车轮虫病:
    (1)0.8ppm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15分钟后注入新水。
    (2)福尔马林25ppm药浴30分钟。
    7、肠炎病:每50公斤用呋喃西林粉剂2克拌饲料投喂,连续3天即可治愈。
    8、蛭病:除彻底消塘消灭水蛭外,水蛭多的池塘可用一只腐烂的猫尸体放于进水口,气味随水入池,可驱赶和杀死水蛭。
    (四)活体运输
    斑点叉尾回的运输极为方便,10厘米的鱼种在100—500尾/袋的密度下,长达15小时死亡。1989年新疆水产研究所等单位采用一层湿纱布(实际3—4层)一层鱼(后备亲鱼和亲鱼)装在塑料桶内运输,时间长达8个多小时,成活率100%。

三、叉尾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1.
    养殖之前一定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然后要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在越冬时水温要保持在10℃以上,人工饲料以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等到鱼苗慢慢长大后可以进行混养形式,这样可以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2.
    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水质情况,要保持良好池塘环境,池水溶氧要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鱼苗放养密度不要超过667平方米/万尾,水温尽量保持29℃以上。
    3.
    要定期给池塘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池底淤泥太多时也要清除,这样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鱼种下池前可以用10-30克食盐水溶液将池塘浸浴5-20分钟,每100公斤鱼每天可用败血宁25克,拌入饲料投喂,可以有效防治败血病。

四、叉尾鱼养殖技术

    人工饲养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冲肆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1、亲鱼培育期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
    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
    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2、鱼苗培育期
    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
    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
    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3、鱼种饲养期
    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
    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
    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散乱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
    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陪则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4、成鱼饲养期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主要还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
    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
    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
    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
    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
    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扩展资料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鱼体长大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8.5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宜范围为0.2-8.5‰。
    食性: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浮游动物、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在人工饲养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饲料。斑点叉尾鮰日夜均摄食,且有集群摄食的习性,主要以底层摄食为主,但幼鱼有时也游到水面摄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斑点叉尾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